引 序
廣西食糖產量占全國食糖總產量的60%左右,是保障國家食糖安全的主戰場、主陣地,編制好、落實好廣西糖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糖業發展戰略部署,端穩國家“糖罐子”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國家糖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
廣西糖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于2021年12月24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為幫助廣西糖區各級政府貫徹好、落實好規劃,為幫助參與和關心支持糖業發展的各界人士理解好、實施好規劃,本文從創新維度,對規劃“思路、目標、內容、重點”等四個方面進行解讀。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解讀提綱
一、規劃思路守正創新
(一)從做大做優轉向做強
(二)構建糖業發展新生態
(三)突出“全融合”新發展觀
二、規劃目標務實求真
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思路確定后,必須為未來5 年確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必須做到既催人奮進,又切實可行;既突出重點,又兼顧全面,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首次提出建成國內最具競爭力的蔗糖產區目標
(二)首創性提出“區間規劃”目標
(三)設立了完備的規劃目標體系
規劃提出了包括“綜合生產能力、產業提質升級、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四大類、17項具體目標在內的指標體系,為突出我區糖業發展重點,又兼顧糖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明確了目標。
——綜合生產能力突出“穩字當頭”。
——產業提質升級突出“快字爭先”。
——生態環境模式突出“優字為本”。
——全產業鏈效益突出“增字為要”。
三、規劃內容與時俱進
(一)力求形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產業新格局
為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結合市場需求、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規劃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思路,提出重點打造“二四三”產業新發展格局。
——首次明確兩個增長核心區。
——首次調減糖業重點發展區域。
——首次提出打造三個原糖加工基地。
(二)力求占領糖業數字經濟新高地
(三)力求適應生態糖業新要求
——強化土地整治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
——減少化肥農藥農膜對生態環境影響。
——推行清潔生產。
——強化產業閉合循環。
——強化風險點監控及風險應對。
四、規劃重點強基務本
要實現糖業持續穩定發展,加強糖料蔗生產保護區建設,穩定糖料蔗種植規模,是廣西糖業強基之本;面對產能過剩,原料爭奪成為糖業競爭主戰場的嚴峻形勢,強化訂單農業管理,穩定糖料蔗購銷秩序,是廣西糖業為政之要。
(一)穩定糖料蔗生產基礎
——持續推進糖料蔗生產保護區建設。
——強化良種良法推廣普及。
——提高蔗農收益。
(二)穩定糖料蔗購銷秩序
——積極穩妥推進糖料蔗購銷市場化改革。
——支持制糖企業和糖料蔗種植戶結成利益共同體。
(具體內容詳見后續解讀報告)
廣西糖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于2021年12月24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為全面貫徹落實規劃戰略部署,促進糖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現對規劃編制創新情況解讀如下:
二、規劃目標務實求真
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思路確定后,必須為未來5 年確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必須做到既催人奮進,又切實可行;既突出重點,又兼顧全面,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首次提出建成國內最具競爭力的蔗糖產區目標
規劃總體目標提出,未來5年,廣西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優化發展環境,推動降本增效,縮小與國際先進地區差距,著力打造充滿活力、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千億元蔗糖產業,建成國內最具競爭力的蔗糖產區,成為國家糖業安全和糖區經濟發展的堅強支撐。
本規劃沒有設定提升國際競爭力目標,主要基于廣西土地資源稟賦差距,即人均耕地面積和戶均種蔗面積與巴西、澳大利亞等食糖生產與出口大國的巨大差距考慮。以巴西和澳大利亞兩國為例,均地廣人稀,戶均糖料蔗種植面積接近1000畝,而廣西人均耕地面積1.3畝,戶均種植面積約15畝。由于土地資源少、地租價格高,導致糖料蔗生產成本極高,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糖料蔗收購價格折合人民幣不到200元/噸,而廣西糖料蔗到廠價格卻在500元/噸以上。因此,在現有政策支撐體系下,廣西糖業、乃至全國糖業都難有國際競爭力。
要解決廣西糖業大而不強的問題,在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的同時,必須立足自身降本增效,成為國內生產成本最低、產品質量最優、轉型升級最快、經營效益最好的蔗糖產區,才能擔當起保障國家食糖安全的重任。
(二)首創性提出“區間規劃”目標
根據糖業發展對國際地緣政治關系、貿易摩擦、異常氣候和產業政策、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高度敏感,生產規模和價格波動大,傳統的“性線規劃”思路難以適應的產業特點,規劃在全國首創性地提出“區間規劃”思路,即根據國際供求關系趨勢研判和廣西農業土地資源情況、農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需要,將未來5 年的發展目標預設在一個合理區間內,在預設的區間內,每一個經濟年度(榨季)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按此原則,規劃將糖料蔗種植面積目標設定在1000萬畝至1150萬畝之間,將食糖產量目標設定在500萬噸至700萬噸之間(詳見廣西糖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目標體系表)。
(三)設立了完備的規劃目標體系
為充分體現規劃指導思想提出的“農工貿融合、產學研一體、商旅文互動”發展原則,在廣泛調查研究,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規劃團隊圍繞“突出穩定產業規模、優化糖料蔗購銷機制、優化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優化品牌傳播和產品營銷體系、優化政策支撐體系”等方向,提出了包括“綜合生產能力、產業提質升級、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四大類、17項具體目標在內的指標體系,為突出我區糖業發展重點,又兼顧糖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明確了目標。
——綜合生產能力突出“穩字當頭”。提出全自治區建成1150萬畝糖料蔗生產保護區,糖料蔗生產能力6000萬噸左右。糖料蔗種植面積穩定在1100萬畝左右,年均入廠糖料蔗5000萬噸左右,年均食糖產量600萬噸左右。
——產業提質升級突出“快字爭先”。糖料蔗生產綜合機械化率72%以上,機械收獲率30%以上。甘蔗新品種研發推廣能力進一步提升,良種覆蓋率96%以上。糖料蔗加工增值率4倍以上。進一步推動產業重組,重點糖業企業產業集中度85%以上。
——生態環境模式突出“優字為本”。糖料蔗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蔗葉利用率、蔗渣利用率分別達到45%、100%。工業循環經濟水平進一步提升,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達到100%,百噸蔗耗標煤、噸蔗耗水分別不高于3.85噸、0.27噸,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全產業鏈效益突出“增字為要”。農民種蔗收入穩定提高,5年累計畝均收益提高500元以上,食糖營業收入年均360億元左右,工業綜合營業收入年均650億元左右,三產融合營業收入1000億元以上。
廣西糖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目標體系表
類別 |
指標 |
單位 |
2019/20年榨季基數 |
2024/25年榨季基數 |
五榨季控制 目標/均值 |
綜合生產能力 |
糖料蔗生產保護區 |
萬畝 |
1150 |
1150 |
— |
糖料蔗種植面積 |
萬畝 |
1126 |
— |
1000—1150/1100 |
|
入廠糖料蔗產量 |
萬噸 |
4579 |
— |
4600—6000/5000 |
|
食糖產量 |
萬噸 |
600 |
— |
500—700/600 |
|
產業提質升級 |
甘蔗生產綜合機械化率 |
% |
63 |
72 |
— |
良種覆蓋率 |
% |
93 |
96 |
— |
|
加工增值率指標 |
倍 |
2.6 |
4 |
— |
|
重點糖業企業產業集中度 |
% |
81 |
85 |
— |
|
生態環境保護 |
蔗葉利用率 |
% |
25 |
45 |
— |
蔗渣利用率 |
% |
100 |
100 |
— |
|
加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 |
% |
95 |
100 |
— |
|
百噸蔗耗標煤 |
噸 |
4 |
≤3.85 |
— |
|
噸蔗耗水 |
噸 |
0.34 |
≤0.27 |
— |
|
經濟效益 |
農民種蔗收入 |
億元 |
230 |
250 |
— |
工業綜合營業收入 |
億元 |
550 |
— |
550—750/650 |
|
食糖營業收入 |
億元 |
332 |
— |
300—450/360 |
|
三產融合營業收入 |
億元 |
850 |
1000 |
— |
(注:三產融合營業收入包括與食糖生產加工產業鏈高度相關的非糖產業的營業收入,如蔗葉養牛業、農機制造、倉儲物流、糖區文化旅游、糖區會議會展產業、糖業數字經濟產業等帶來的收入。)
未完待續……
熱線: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