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時間:2025.6.9-6.14
甜菜生長期:種植期
調研路線:赤峰——太旗——包頭——張家口
調研糖廠:東西部五個糖業集團代表糖廠
眾所周知,24/25榨季制糖期內蒙古甜菜種植面積大增,榨季初期估產達70-80萬噸,甚至有部分預測會創歷史新高。但由于天公不作美,天氣整體呈現“暖濕化”趨勢,在最關鍵的收菜期秋雨過多,導致甜菜含糖大幅下降,但更致命的是9月內蒙中西部地區,也是甜菜的主要種植區出現持續20天陰雨天氣,使9月-10月大概一個月左右的最佳收菜期無法正常作業,嚴重影響甜菜質量,導致大量爛菜。而1-2月的暖冬天氣,又使甜菜在儲存期發生凍融循環,尤其是新建糖廠由于缺乏應對經驗損失更為慘重。最終產糖率僅為11.19%,創歷史新低,產糖量僅66.35萬噸,遠低預期。
進入2025年新一季播種期后,由于春季溫度前高后低,3-5月東南部同比降雨偏多,不利于機械化播種,整體播種進度延后10-20天不等,因此與前兩次5月調研內蒙不同,此次調研的時間為6月中旬。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內蒙古甜菜糖產量變遷
在13/14榨季之前,內蒙古甜菜糖產量長期在7-20萬噸的區間波動,13/14榨季之后產糖量從17萬噸開始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在國產糖的占比也從1-2%最高升至8-9%,并從16/17榨季起,內蒙古糖廠開始有意識的引導甜菜種植、擴建改建糖廠,政府也招商引資新建糖廠進入了主動發展的進程中,逐漸占據國內甜菜糖產量的半壁江山,并在20/21制糖期創下了89.1萬噸的產量峰值,成為全國第三大食糖產區。

但是,從產量與全國銷售均價的對比圖中可以看出,內蒙古甜菜產業的第一次擴張與價格呈現反比的關系,同時由于新增產能過大,部分區域糖廠集中,導致甜菜種植管理出現問題,比如輪作不開、田間管理不到位等導致原料質量下降,部分新廠生產成本大幅增加500-1000元不等。但是,內蒙古甜菜產業也有著其它產區難以比擬的優勢,比如基本為大戶種植,戶均種植畝數在400畝左右,相當部份種植戶種植面積在千畝以上,且截至當下,內蒙古甜菜種收機械化程度已接近100%,規模化、機械化優勢明顯,甜菜種植收益有較大程度的保障,因此近幾個制糖期內蒙古甜菜產量始終維持在60萬噸左右或以上的水平。

(二)糖廠分布及優勢產區
內蒙古自治區位于我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土地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2.3%。東南西與8省區毗鄰,是中國鄰省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
而具有這樣廣袤面積的內蒙,首先是有著極其豐富的土地資源,其次東西南北各地的氣候、土地條件差異較大,這就導致了不同區域的甜菜單產、糖份存在著比較大的區別,從而也導致了各糖廠的實際成本有著很大的差異。同時也增加了國產甜菜種子研發培育的難度,目前國產種子的培育仍處于起步階段,仍需要很長的時間與大量的試驗來研發出適合不同區域、溫度、海拔的多種適種的種子。
影響甜菜糖份與單產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氣候,比如溫差、光照、降雨等,二是海拔,主要是溫差和降雨會不同,三是輪作時間。氣候與海拔對糖份與單產的影響幾乎是一利一弊的關系,如溫差越大糖份越高,單產就偏低,同理,海拔偏高糖份也偏高,但單產也會低一些。而在長期種植甜菜的區域沒有足夠長的輪作時間,糖份和單產都會受到越來越大的影響。
從糖份而言,第一優勢產區是呼倫貝爾一帶,第二個優勢產區在興安盟一帶,第三個優勢產區在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包頭市一帶,差一點的是赤峰、通遼一帶。赤峰因為是40多年的老種植區,糖廠密集度高,是內蒙傳統的老產區,面積難以實現有效的輪作,嚴重影響了該區域的甜菜含糖。
(二)產業集團及產能
2025/26制糖期預計內蒙古開榨糖廠達12家,較上榨季增加1家,設計總日產能為55100噸,但實際上糖廠滿負荷生產時日榨量至少還能再增三分之一,主要目的是為了爭搶黃金生產100天,盡可能的確保在甜菜質量最優時間內加工完畢。一般而言,甜菜糖廠的生產時間在100-120天左右,超過120天的生產效益會大幅下降,損耗會大幅增加。
真正走入內蒙古調研后會發現,各企業的差異極大,無論是實際成本、運營模式等都各有特色。內蒙古糖業企業屬性多樣(國企、私企),運營模式與實際經營成本差異較大,產銷數據與報價并不完全透明,但部分企業(如安琪、敕勒川)通過產業鏈整合和差異化定位形成優勢。
企業依據自身的資金、銷售節奏和風險承受能力制定銷售策略,現貨銷售為主,套保套盤為輔。內蒙古糖廠的傳統銷區以東北三省及華北的大部份地區為主,由于糖廠必須要在春節前兌付完所有甜菜款,因此在春節前后內蒙的產銷率都會很高,部分糖廠甚至在春節后就只供應固定客戶,總體看內蒙古糖廠的銷售進度較快。而且,糖廠在榨季初期就會根據綿白糖的市場需求、價差情況來確定綿白生產比例。去年綿糖價格高于砂糖,部份糖廠將綿砂比例調到了6:4,但今年由于產砂糖的糖廠少,榨季末期砂糖的價格反而高于綿糖。
(三)種植模式及成本、利潤
在實地調研中,糖廠農務與種植大戶比較認可的種植成本在1600-1800元左右(含地租),主要因各地的土地費用不同而有差異。據悉,近兩年玉米、大豆、土豆等競爭作物均處于虧損狀態,這些作物依賴于外地客商收購,當價格下跌時往往無人收購,導致今年大量土地無人租種,整體的土地費用比去年下降200-400元不等。甜菜因為是本地糖廠收購,除非極少數的極端情況,否則糖廠都會以保底價格收購菜農的甜菜,這是近兩年種植面積得以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此利潤僅為預估利潤,不代表實際利潤。在調研中發現,散戶種植、大戶規模化種植、農場種植、自有土地與工人種植等不同種植方式的種植利潤有著極大的差別。其實散戶種植的利潤并不算差,因為基本沒有地租費用,但由于缺乏足夠的勞動力,再加上糖廠管理難度大,糖廠主動與大戶合作,如赤峰某廠種植面積10-12萬畝,過去有4000-8000戶種植戶,現在全為大戶種植,僅有400戶大戶,今后還將繼續減少種植戶數。總體看,近幾年散戶種植的利潤在300-500元/畝,大戶種植利潤200-800元/畝,平均看甜菜的種植收益或在600元左右。

雖然紙筒移栽的苗數更高,在大棚中也可以多近一個月的生長期,但由于移栽步驟需要增加300-400元左右的成本,導致絕大多數種植戶采用直播方式播種,紙筒與直播的關系更像是一種穩定產量的比例機制。
二、2025年內蒙古甜菜調研情況
(一)甜菜生長情況




上圖可以看到在同一時期甜菜長勢好、中、差的三種狀態,但造成這樣差異最主要的原因是播種時間的不同,長勢最差的地塊種植時間大概是5月初,才剛剛出苗長葉,而長勢最好的那塊地菜葉基本已經封壟,種植的時候大概是4月上旬。但甜菜的生長是很迅速的,只要天氣合適,菜葉會快速生長,最關鍵的還是塊莖膨大期7-8月時是否有足夠的雨水,而進入9月糖份積累期后溫差是否足夠,天氣是否晴多雨少。

(二)2025年下半年內蒙天氣預測

從目前可查的天氣預報看,2025年內蒙古下半年發生極端災害天氣的可能性偏小,7-8月的降雨量大部份地區較常年偏多2-5成。而9-11月可能東西部會出現旱澇分化,但出現去年那樣連續秋雨的可能性不大。
(三)關鍵生產指標

因此,按內蒙古公布的200萬畝種植面積,再分別按產糖率12.5%-13.23%、單產2.864-3.5噸估算,25/26制糖期內蒙產糖量約為75-91萬噸。不過,重點參考23/24制糖期的數據,在2025/26制糖期不出現極端天氣的情況下,預估內蒙古產量在75-80萬噸的可能性較高。
熱線: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