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縣是國家糖料生產基地縣和廣西糖料蔗生產重點縣。糖料蔗是武宣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年產原料蔗180萬噸、產糖24萬噸,產值占全縣工業產值21%,糖料蔗種植覆蓋10個鄉(鎮)116個行政村2.68萬農戶,受益群眾近30萬人,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近年來,武宣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守好全國人民‘糖罐子’”的囑托,圍繞“穩面積、提單產、增效益”糖業發展思路,統籌推進糖料蔗穩產提質增效工作,全面提升糖業產業綜合競爭力。
土地整治穩面積
自2020年以來,武宣縣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嚴格落實中央、自治區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等文件精神。構建以“黨政主導、鄉鎮主責、企業主體、群眾主動”的工作機制,全面開展清理占用糖料蔗生產保護區和基本農田種植尾葉桉等非糧作物行動。2025年,糖料蔗種植面積恢復到36萬畝以上,有效鞏固了糖料蔗生產“第一車間”。
種業振興提品質
一是鼓勵制糖企業和種植大戶開展糖料蔗良繁基地建設。2023/2024榨季全縣脫毒種苗推廣種植面積6000多畝,脫毒種苗抗逆性強、高產、高品質讓蔗農獲得了豐碩的成果。通過一年多的推廣,2024/2025榨季種植面積達6萬多畝,脫毒種苗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狀況。2024年以前武宣的脫毒種苗全部依賴縣域外調種,經過不懈努力現已建設良繁基地4904畝,其中一級741畝,二級2065畝、三級2098畝,供種能力7萬畝以上。二是高效落實糖料蔗良種良法補貼政策。連年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推廣任務。2020-2024年共完成推廣糖料蔗脫毒、健康種苗種植53.63萬畝,撥付補貼資金1.74億元,受益蔗農1.7萬多戶,在降低蔗農種蔗成本,提高蔗農種蔗積極性上起到了很好促進作用。三是大力推廣脫毒種莖單芽段、雙芽段種植技術。充分發揮國家扶持糖料蔗脫毒健康種苗推廣補貼政策的導向作用,推進糖料蔗良種育繁一體化,重點開展糖料蔗工廠化組培育苗技術攻關和單芽段、雙芽段種(莖)脫毒加工基地建設。至2025年,建成糖料蔗脫毒種莖加工廠4家。
水肥一體化提單產
2021-2022年,武宣遭遇連年極端干旱天氣,致使平均單產降至4噸左右,糖料蔗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在這一嚴峻形勢下,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水肥一體化基地建設工作,三年間共建設8.5萬畝水肥一體化基地,基地內糖料蔗平均單產達7噸,比普通地塊增加1噸以上。
政策支持助發展
一是爭取糖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鼓勵和支持糖企加大技改資金投入,推動、指導縣域內兩家糖企技改升級。如:2024年推動博宣公司投資1.2億元進行技術改造,實現日榨量1萬噸提升到1.2萬噸;黔糖通過技術改造實現蔗葉燃燒發電循環利用,兩家制糖企業連年實現盈利運營,博宣公司年盈利超億元,走在全區同行前列。二是鼓勵引導制糖企業出臺政策反哺蔗農。如:對清理尾葉桉地塊種植糖料蔗由2022年最高補貼1050元/畝提升到2024年最高補貼達1570元/畝;對開展水肥一體化基地建設給予不超過250元/畝的補貼,對打井灌溉糖料蔗給予不超過3萬元/口的補貼。三是充分利用財政銜接資金保障建設。2024年財政銜接資金共投入1194萬元進行糖料蔗水肥一體化基地建設。2025年制定印發糖料蔗生產水肥一體化三年實施方案,對開展糖料蔗水肥一體化的業主給予不超過300元/畝的獎補。
信息監測促產業振興
作為全國糖料生產信息監測重點縣區之一,武宣一直嚴格按照全國糖料生產信息監測要求組織開展工作。在全縣設8個監測點,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定點對糖料蔗種植面積、品種結構、生長、蟲害、氣候、自然災害和產量等情況進行監測,及時準確提供糖料蔗生長各個環節的一系列數據,為權威部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的同時,也為武宣進一步推進糖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決策依據。
10月14日,全國2025年糖料生產信息監測培訓研討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辦,期間表彰了2024年度全國糖料生產信息監測工作先進單位,武宣縣農業農村局作為“先進單位”代表之一,在研討會上作典型交流發言。武宣縣農業農村局連續三年榮獲全國糖料生產信息監測“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三人被評為“先進個人”。
2025年,武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糖料蔗種植面積達36.49萬畝,預計進廠原料蔗達190萬噸,糖料蔗總產量達200萬噸以上,糖料蔗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將再創新高。武宣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繼續鼓勵和支持制糖企業加大技改資金投入,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等,實現糖料蔗產業“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推動制糖業提質降本增效,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雙贏目標,全面提升糖業產業綜合競爭力,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
熱線: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