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糖價小幅下跌,國際糖價明顯下跌;國內外價差繼續擴大;2017年我國食糖進口同比大幅下降;近期國內糖價不樂觀。
一、國內糖價小幅下跌,跌幅為4.0%
1月國內糖價繼續下跌、且跌幅加大,均價為每噸5887元,環比每噸跌243元,跌幅為4.0%;同比每噸跌826.3元,跌幅12.3%。每日走勢見圖1。國內糖價小幅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季節性市場供應充足以及受國際糖價明顯下跌的影響。近期國內糖價不樂觀。


二、國際糖價明顯下跌,跌幅為7.1%
國際糖價繼續上月跌勢、跌幅加大,1月均價為每磅13.31美分,環比跌1.01美分,跌幅7.1%;同比跌7.2美分,跌幅35.2%。每日走勢見圖3。影響國際糖價下跌的因素主要是:全球供給充足、技術性拋售、產糖商賣出、美元升值以及國際油價下跌的影響等。


圖4.近四個榨季以來紐約11號原糖月均價走勢
三、國內外價差繼續擴大
1月國內外價差繼續擴大,配額內15%關稅的巴西食糖到岸稅后價為每噸3417元,環比跌了294元,,跌幅7.9%,比國內糖價每噸低2470元,價差比上月擴大51元;配額外50%關稅的巴西食糖到岸稅后價為每噸4350元,環比跌281元,跌幅6.1%,比國內糖價每噸低1537元,價差比上月擴大38元;對關稅配額外征收45%保障措施關稅的巴西食糖到岸稅后價每噸5550元,環比跌了498元,跌幅8.2%,比國內糖價每噸低337元,價差較上月擴大255元。價差擴大的原因主要是國際糖價跌幅大于國內糖價跌幅。

注:自2014年5月起國際糖價為配額內巴西原糖進口到岸完稅價,2014年8月起國內價格為廣西食糖批發市場食糖現貨批發價格月度均價。
四、2017年我國食糖進口量同比下降25.2%、進口額同比下降7.9%
2017年我國進口食糖229.0萬噸、同比下降25.2%,進口額10.8億美元、同比下降7.9%。我國食糖進口主要以一般貿易為主,占進口總量的54.3%、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占33.9%,我國從巴西進口的食糖最多、占全國進口量的34.5%,其次是古巴、泰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五、預計2017/18榨季全球食糖過剩量進一步擴大
沐甜昆明2018年1月4日綜合外電報道,澳大利亞商品研究機構Green Pool于1月3日表示,基于今年亞洲地區雨水充沛提升了食糖生產前景,估計2017/18榨季全球食糖生產過剩量將高于先前預期的980萬噸,達到1043萬噸,這是2012/13榨季以來全球食糖生產過剩量首次超過1000萬噸。并補充道,現階段國際糖價的走勢與全球食糖生產大量過剩仍有些背離。
此前,沐甜昆明2017年12月5日綜合外電報道,花旗研究中心(Citi Research)日前表示,2017/18榨季全球食糖生產大量過剩將打壓2018年上半年的國際糖價,不過,估計巴西糖廠減少制糖用蔗量將對下半年的國際糖價形成支撐。Citi Research在其《2018年商品市場展望報告》中表中認為,估計2017/18榨季全球食糖生產過剩670萬噸,2018/19榨季的生產過剩量將縮減至40萬噸,如此一來,2018年第一季度國際原糖價格仍處于15美分/磅的水平,但第二季度將漲至16美分/磅,下半年有望攀升至17美分/磅。 估計明年,即2018/19榨季巴西中-南部地區的制糖用蔗比將降至44%。另外,估計2018/19榨季全球食糖生產過剩量不會太大,這將對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的國際糖價形成支撐,當然,預期2019/20榨季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可能會打擊國際糖市的看漲情緒。
沐甜昆明2017年11月21日訊,美國農業部(USDA)日前表示,估計剛開始不久的2017/18榨季全球的食糖產量將達到1.85億噸(原糖值,下同),食糖消費量將達到1.74億噸,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預期巴西食糖增產110萬噸至4020萬噸、良好天氣支撐印度和泰國食糖增產、歐盟食糖生產配額體制終結、中國糖料種植面積擴大等因素是導致全球食糖產量創歷史新高的主因。基于歐盟和印度食糖庫存量增加將抵消中國食糖庫存量下降,估計2017/18榨季結束時全球的食糖庫存量將上升5%。
8月18日國際糖業組織(ISO)發布的報告(昆商糖網訊),稱2017/18榨季全球食糖產量預計將攀升近7%,至1.793億噸。主要因印度、歐盟、泰國和中國食糖產量增加帶動了全球產量增長;預計2017/18榨季全球食糖消費量增加1.8%,至1.747億噸; 2017/18榨季全球食糖預計供應過剩460萬噸。2016/17榨季全球食糖缺口為390萬噸。
2017/18榨季印度食糖產量預計為2500萬噸,高于2016/17榨季的2050萬噸。印度季風雨預計有助于馬邦產量復蘇,前兩年該地區遭遇干旱。歐盟糖產量預計將從2016/17榨季的1590萬噸增至1860萬噸。
ISO在報告中稱,供應過剩通常利空價格,糖價會進一步走軟,但在巴西,甘蔗產糖的吸引力會下滑。巴西中南部2017/18榨季迄今為止糖廠的產糖用蔗比例為48%,若產糖用蔗比下降至44%的近幾年常規水平,或使過剩量減半。
在線客服
點擊
咨詢
熱線:4006-230057
投訴:0772-3023699